汉阳信息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国际资讯、投资理财、综艺娱乐、体育健康、教育科研、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2-03-12 18:03:00
1978年4月,海军东海舰队、北海舰队接到了上级的通知:
军委首长计划近期在大连举行海军阅兵,并现场观摩海军舰艇演习,要求立即按演习计划集结待命,抓紧时间训练。
随后,东海舰队、北海舰队领导迅速将这一命令逐级传达,训练工作也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但不久后,他们又接到了最新通知:海军阅兵计划取消,各舰队回本海区正常驻防。
按道理来说,部队阅兵是一件严肃重大的事情,事关军队和国家形象,决不允许朝令夕改,为何1978年的海军阅兵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切要从海军当时发生的一起重大事故开始说起......
1978年4月,海军南海舰队160号导弹驱逐舰在湛江爆炸沉没,160号驱逐舰属于最新型的051级驱逐舰,我国当时总共只有三四艘,这也是新中国海军建军以来发生的一起最严重的意外事故,在国内外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
事故发生后,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邓小平同志对海军提出了严厉批评,认为海军主要负责人工作失职,要求对海军上下切实进行整顿。
不久后,华国锋找海军主要负责人谈话,他同样对海军领导班子提出批评,同时表示自己准备近期检阅海军。华国锋之所以在这个时候提出要检阅海军,应该是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为了提振海军上下的士气。160号驱逐舰发生爆炸事故后,国内外有很多负面的声音,海军内部也出现思想不稳的情况。在这时举行一次大规模的阅兵活动,可以凝聚和鼓舞全党全军的思想,向国际展示我国海军的建设成就,消除西方国家那些质疑的声音。
二是为了强化军委主席的权威。自1976年10月兼任军委主席以来,由于内政外交的事务极为繁忙,华国锋并没有太多的精力过问军队的工作,更没有举行过阅兵仪式,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主要由军委副主席主持。通过这次海军阅兵,可以巩固和强化军委主席负责制,树立军委一号首长的权威和形象。
华国锋和海军主要负责人商定,准备动用120艘军舰、八十架飞机,在大连海域搞一次海军大检阅。
随后,海军主要负责人召集海军党委常委成员开会,当众传达了华国锋准备到海军检阅的指示,并表示:
“要热烈隆重地迎接华主席,海军所有兵力,包括鱼雷快艇都要参加检阅,地点放在大连。”
在常委会上,海军主要负责人要求海军参谋长杨国宇具体负责此事,但杨国宇当场提出了异议。因为在他看来,搞阅兵是一件大事,必须按规章制度向上级报告,经过审批后才能着手进行筹备工作。在场的海军其他领导纷纷表示赞同,都认为必须照章办事,才能确保不出问题。
当时,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大将因身体不好正在休养,海军的日常工作由海军主要负责人主持。杨国宇认为,像阅兵这样的重大行动必须要向海军司令员汇报,同时按惯例要向总参谋部报告。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最高统帅部的命令,就擅自组织海军阅兵的话,万一出了什么事情,这个责任谁也担当不起。
但对于杨国宇提出的异议,海军主要负责人却置之不理,他当即回答道:
“不用向总参报告,这是我亲自向华主席汇报,华主席当面批准的。这不是调兵,这只是检阅,向中央军委、总参报不报关系不大。”
虽然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但杨国宇的心里还是犯起了难,他感觉这件事情非常棘手。为此,他首先来到了海军司令员萧劲光的住处,详细汇报了这一情况,萧劲光原则上同意海军受阅,指示凡是新型舰艇都可以参加列队检阅,并强调要绝对确保安全。
不过,作为久经考验的老一辈革命家,萧劲光大将在这件事上还是表示了慎重,临别前他再三叮嘱杨国仁:
“这件事必须报告总参和军委,你要亲自向罗秘书长汇报。”
萧劲光所说的罗秘书长不是别人,正是罗瑞卿大将。“文革”结束后,罗瑞卿同志正式复出,重新出任中央军委秘书长一职。军委秘书长(1992年这一职务被取消)和军委副主席级别相等,负责协助主持军委的日常工作。
之后,杨国宇向海军主要负责人传达了萧劲光司令员的指示,并表示从安全的角度考虑,阅兵地点还是改到旅顺为好,因为旅顺建有海军训练基地,受阅的条件和场地都比较成熟。
海军主要负责人同意阅兵地点改到旅顺的建议,但对于萧劲光司令员要求向总参和军委报告的指示却不置可否。杨国宇急了,反复地解释道:
“华主席批准的也需要报告总参。不按规定报告,海军司令部是调不动部队的。到时你没有报,徐向前元帅、杨勇、王尚荣副总长肯定会知道的,还可能都来参加,那时可怎么交代?”
萧劲光大将
直到这时,海军主要负责人才很不情愿地说道:“那好吧。你明天回京,亲自将此事向邓副主席报告一下。”
不过,杨国宇只是海军参谋长,按照逐级报告的工作制度,他是无法越级直接向邓小平同志汇报的。最终他和海军主要负责人商定,由他回京先向军委秘书长罗瑞卿汇报,再决定下一步的工作。
事情发展到了这里,海军大阅兵能否如期举行,实际上就看军队“大管家”罗瑞卿到底持什么态度了。
1978年4月17日,杨国宇在大连布置完阅兵工作后,乘飞机回到北京,随后打电话求见罗瑞卿。
当天下午,杨国宇赶到解放军305医院五楼,向罗瑞卿详细汇报了阅兵方案,请求军委尽快批准调动受阅部队,否则时间仓促来不及训练。
听了汇报后,罗瑞卿沉默了很久,并没有明确表态,他内心并不支持阅兵。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因为海军刚发生重大事故,很快就大张旗鼓地搞阅兵,显然有些不合时宜;二是旅顺离苏联和日本太近,且美军在冲绳群岛建有军事基地,在他们眼皮底下搞阅兵演习,弄不好有泄漏军事机密的危险。
但军委主席要阅兵,他作为军委秘书长当然不好直接反对,最终他给了杨国宇三点指示或者说是建议:
1、保证安全,个别舰艇、个别项目无把握不搞;
2、国际国内有什么影响要考虑;
3、4月22日之后动好。
罗瑞卿的这三点指示,并没有明确表示他是否支持阅兵,只是委婉地提醒海军对这件事还是要慎之又慎。杨国宇知道罗瑞卿心里的难处,但眼下时间紧迫,他不得不鼓起勇气请求军委尽快决策,罗瑞卿见杨国宇两头为难,就明确答复他:“在部队调动之前,由我负责向邓副主席报告。”
谈话结束前,罗瑞卿还和杨国宇约定了打电话的暗号:“如果我21号不回来,你主动给我打电话,问17日那个事行不行。我说,行,那你们就动。我说不行,那就以后再说了。”
之后,杨国宇回到大连,一边继续筹备阅兵事宜,一边等北京方面的消息。在这期间,海军司令部作战部按规定向总参作战部报告了此事,请求调动受阅部队开展预演。总参作战部很快给出批复,同意海军的调兵申请,命令东海舰队三艘军舰原地待命行动,北海舰队按正常训练计划,在本海区进行训练待命。
就在杨国宇紧锣密鼓地筹备阅兵事宜时,还没有等到事先约定的4月21号,罗瑞卿就亲自给他打来电话,明确表示:
“那个事不搞了!”
与此同时,总参作战部也撤回了同意调兵的信函,因为他们在向军委报备时,军委首长否决了海军调兵的请求。
而之前和杨国宇谈完话后,罗瑞卿立即向军委副主席邓小平汇报了此事,并以前文提及的两点理由,明确表示反对这次阅兵,邓小平同志同意罗瑞卿的意见。
最终,华国锋检阅海军的行动计划被及时制止。
第二年7月,在海军党委扩大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在批评海军部分领导存在“两个凡是”错误思想的同时,对这起阅兵事件也做出了明确的定性:
“海军出了一件大坏事。就是旅顺搞大海军演习,这是坏主意,政治上是错误的,出发点也是不正确的。这一点罗瑞卿同志处理得很好。罗瑞卿讲了这个问题,我同意他的意见,制止!”
从当时国内外的形势来分析,在那样一个敏感的时间节点搞阅兵,存在着很多危机和风险,确实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作为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秘书长,罗瑞卿同志敢于坚持原则,体现了他一心为军队建设的无私胸怀和大局观。在这起事件的处理上,邓小平同志更是高瞻远瞩,他用敏锐的洞察力和高超的政治判断力,及时拍板制止了这一错误决策,海军的发展从此迎来了全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