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信息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国际资讯、投资理财、综艺娱乐、体育健康、教育科研、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2-02-24 15:45:20
知识网 https://www.shsongjiang.com/
1943年陈毅在延安见到了阔别9年的毛主席,他发自内心感叹:毛主席的进步太大了,我望尘莫及!
1938年10月,日寇如毛主席所预判的那样,相继攻占了武汉和广州,气势汹汹的日寇其实正如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所分析的那样,已经处于强弩之末,已经没有力量再进攻了。
据此,毛主席判断中国抗日战争已经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进入这一阶段后,日寇的力量已经呈现出走下坡路的趋势;国民党的力量也被削弱了一些,只有共产党的力量得到大发展。
从晚清政府到蒋介石的国民党反动政府,一步步的退让才一步步膨胀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在日本侵略者眼中,地大物博的中国就是肥得流油的猪羊,不大肆宰割都对不住自己。
日寇为攻占武汉和广州其实已经倾尽全力,想要速战速决,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了战线拉得越长,时间拖得越久,他们就有极大的失败风险,日本本土已经无法维系和支撑这场战争。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侵略者改变对中国的策略,实行“以战养战”,开始从政治上对国民党采取攻势,诱降国民党。很快,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投进了日本侵略者的怀抱,做了汉奸。
蒋介石的收缩战术让他感觉有了力量和日本人相持。到了1938年底,蒋介石获得了难得的初步稳定,他这时候回过头来看共产党的军队,猛然发觉毛主席领导的力量已经急剧膨胀了。
毛主席对付日寇的办法极为高明,他没有占领蒋介石的地盘,而是抗日一开始就让共产党的军队深入敌后发展。蒋介石就开始阴损地不断制造和共产党军队的武装冲突,搞摩擦。
蒋介石只想恢复到“卢沟桥事变”之前的状态,而毛主席誓要收复一切失地,不达目的,绝不停止。毛主席针锋相对地提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斗争方针。
蒋介石被日本侵略者打得全面收缩,躲到日寇够不着的地方去。但对一支积极抗日的共产党的军队,他却毫不手软,派出40万军队包围和封锁陕甘宁边区,妄图困死共产党的军队。
八路军和日军作战的时候,河北民军总指挥张荫梧竟然从背后对八路军捅刀子,杀害八路军官兵400多人,毛主席火了,下令灭了张荫梧。于是,刘伯承一举灭了张荫梧部4500人。
迫于舆论压力,蒋介石只好将张荫梧撤职查办。就在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蒋介石一时成了香饽饽,德日意联盟和英美联盟以及苏联都要拉拢蒋介石,蒋介石正想待价而沽。
也正是这种世界形势让蒋介石认为现在到了打击共产党的最佳时机了,于是,蒋介石不计后果地盘算着要先解决共产党的新四军,再寻找机会对付共产党的八路军。
对蒋介石的这种无耻企图,毛主席早有察觉,他最担心的就是项英的新四军军部,新四军军部在皖南,北面临长江,其余三面都是国民党重兵,随时有被国民党军队包了饺子的可能。
缺乏战略眼光和全局思维的项英看不到这一点,在毛主席多次警示之后,却又一再优柔寡断,反而主张从江北调部队以应变,陈毅和粟裕则建议项英要立即率部向苏南靠拢。
毛主席支持陈毅和粟裕的意见,但项英没有执行毛主席的指示,没有及时东出苏南与陈毅部会合,坐失转移的最佳时机。陈毅不能再等下去,他当机立断率部北渡长江,脱离险境。
在这种世界形势下,毛主席最担心的事情是,和美国、苏联、中国同时开战的日寇很有可能采取非常手段诱降蒋介石,如果被日寇诱降成功,共产党将要面临的是最黑暗的现实。
毛主席当时无法准确判断蒋介石到底会倒向英美同盟还是德日意同盟,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蒋介石在黄桥战役中被新四军打了,他肯定要报复,而皖南的新四军军部就首当其冲。
蒋介石授意要何应钦、白崇禧以正副参谋总长的名义致电朱德、彭德怀、叶挺,要求八路军和新四军在一个月内开到黄河以北,还要把部队从50万人缩编为10万人,不照做就要打。
对何应钦和白崇禧的致电,毛主席没有忙着作出答复,他在和其他中央领导人反复磋商并权衡各方得失利弊之后,他以朱德、彭德怀和叶挺的名义答复,决定让步,新四军军部北移。
这时,汪精卫与日寇签订了卖国密约,这让毛主席判断,蒋介石投降日本的可能性基本上没有了,蒋介石背后的江浙财团与英美财团示好,所以,蒋介石投降英美联盟是完全可能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蒋介石会放过任何报复共产党的机会,果然,1941年1月爆发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军部7000多人被杀,只2000余人突围,军长叶挺被扣,项英等人遇难。
面对蒋介石如此无耻的灾难性报复,毛主席在危机面前冷静下来,他接受了刘少奇的建议,放弃对蒋介石进行军事上的进攻,改而在政治上采取猛烈攻势,在军事上暂时采取了守势。
蒋介石在军事上以无耻占了巨大便宜,但在政治上人心丧失殆尽,竟然在自己的后方,大规模地杀害一同抗日的同胞!他还无耻宣布要取消新四军,把叶挺交给军事法庭审判。
毛主席立即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并提出解决皖南事变的12条办法。蒋介石的倒行逆施招来许多正义人士的声讨,就连英美苏等国家也不支持蒋介石的这一愚蠢做法。
蒋介石陷入孤立,沦为孤家寡人。此时,日寇也并没有因为他发动皖南事变而停止对国民党军队的进攻,毛主席对此评论“这一瓢极大的冷水,把蒋介石的全部幻想都打破了”。
蒋介石为了摆脱被动和孤立,几次派出张冲、张治中找周恩来商量妥协的办法,还批准叶剑英回延安。最后,蒋介石迫于压力不得不宣称此后不剿共,这是本人可以负责任的声明。
皖南事变及其后对蒋介石的斗争历时半年之久,毛主席为此事所起草的电文有300多件,最终他以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赢得了对蒋斗争的胜利,毛主席在党内的威信大为提高。
正是因为毛主席在这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英明决策,证明了他能战胜一切困难,他是最出色的领袖。所以,陈毅才会在见到毛主席后感叹:毛主席的进步太大了,我望尘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