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77岁患癌老人抵京治疗却婉拒邓小平接见:我只是来看病而已

2022-02-18 01:26:02

五星号 https://www.45qun.com

作者|宁镜诚

《孙子兵法·用间篇》有云:“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古往今来,凡是善于用兵者,都深知间谍的重要性。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和国民党都企图派间谍渗透进延安,但在八路军政治保卫部门的火眼金睛下,敌方的阴谋都未能得逞。尽管我们的防范机制十分严密,警惕性极高,但仍出现了一条漏网之鱼。

他,就是沈之岳。

沈之岳

相比戴笠,沈之岳显得更加低调内敛,但不可否认的是,戴笠因飞机失事意外身亡后,在国民党特务系统中,沈之岳俨然成为执牛耳者。

沈之岳作为戴笠的心腹爱将,不仅成功潜入延安,甚至还深得当时的情报部部长康生的青睐,其伪装能力之强可见一斑。

鲜为人知的是,毛泽东在延安曾和沈之岳有过短暂接触,沈之岳即使装得再好,也难免露了些马脚,最后毛泽东将沈之岳从中央机关调离。

毛泽东与康生

可即便如此,1990年,77岁高龄的沈之岳身患癌症,前往北京治病,仍然得到了中央的礼遇,这其中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一切的一切,都要从沈之岳的童年开始说起。

沈之岳仿佛命中注定,就要干间谍这一行。

1913年2月28日,他出生于浙江省仙居县东乡西六村。

沈之岳5岁丧母,父亲续弦后便将他寄养在奶妈家中。因为自小缺失父母的庇佑,长期寄人篱下,所以造就了他沉默寡言,生性警敏的性格。这种性格特点也为沈之岳日后从事间谍工作埋下伏笔。

1922年,9岁的沈之岳进入仙居县文华小学。他天资聪颖,连跳两级,仅用4年时间就读完了小学课程,并在12岁那年考入临海回浦中学,继而顺利升入上海公时高级中学。

1933年,20岁的沈之岳考入复旦大学。大学期间,他读了不少共产主义书籍,并积极投身工人运动。后来经朋友引荐,沈之岳进入浦东煤炭公司,凭借个人的领导能力,他成功组织了多起罢工运动。

罢工运动结束后,沈之岳被国民党当局拘捕入狱。就在众人都以为他凶多吉少时,谁料沈之岳虽然身陷牢狱,但却全然不惧。特务们准备用刑前,他面不改色,谎称自己是某国民党大员的亲属,一番演绎之后,镇住了对面一众老油条。

戴笠

虽然特务们后来查明真相,不免有些气急败坏,但时任复兴社特务处(军统局前身)处长的戴笠对沈之岳极为欣赏,他认为沈之岳处变不惊,临危不乱,具有超凡的心理素质。一番苦劝之后,戴笠成功将沈之岳招入麾下。

沈之岳出狱后,听从戴笠指令,积极参加工人运动,并借此“混入”我党,负责组织在上海的情报传递任务。

1937年春,西安事变后,国共虽然达成第二次合作,但国民党对我党顾忌未减,处处加以提防。

戴笠经过对沈之岳的长期观察,发现后者内敛稳重,胆大心细,能担大任。于是,戴笠命沈之岳潜入延安,秘密搜集我党核心机密,并借机暗杀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

因为沈之岳履历“光鲜”,有着丰富的工人运动经历,还蹲过国民党的大牢,他向组织提交的,希望能够进入抗大学习的申请很快得到批准。中共中央指示他到西安找叶剑英,再由叶剑英派人送他去延安。

左起:叶剑英丶邵华丶朱德丶涂思宗丶毛泽东丶萧致平

沈之岳抵达西安后,化名沈辉,跟随一个教授代表团抵达延安,他则对外宣称是代表团中萧致平教授的助手。

鲜为人知的是,萧致平本名陈致平,时任同济大学教授,与毛泽东有私交。他有一女,名叫陈喆,笔名琼瑶。

代表团一行抵达延安后,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人的亲自接见,沈之岳就这样顺理成章地留了下来。

与此同时,我党在陕北的反特一号人物,边区保卫处长周兴对沈之岳进行了反复审查。

沈之岳深谙心理战术,他没有将自己包装得过于完美,而是故意露出破绽,等着周兴盘问。

原来,沈之岳自称河南人,说话却带浙江口音,这不免引起了周兴的怀疑。一次谈话期间,沈之岳无意提起自己曾和舅舅在上海待过几年,从而巧妙地解释了自己的口音问题。

就这样,沈之岳得以成功“混入”抗大第二期学习,成为了“自己人”。

沈之岳

在抗大读书期间,沈之岳成绩优异,精明能干,深得老师喜爱。可即便如此,组织深知抗大学员中难免混入一些

国民党特务,为了将这些害群之马尽快抹除,老师们难免用些奇招。

一次上课时,站在讲台上的老师冷不丁地指着后排同学怒吼:

“你看,那个国民党派来的特务!”

此言一出,一些同学脸色大变,混在学生中的工作人员就把神色有异的人记下,下课后一一排查。

面对这种突发状况,沈之岳仍面不改色,一副泰然自若的模样。

抗战爆发后,沈之岳曾数次将我党发布的若干重要文件及情报,秘密传递至重庆,行事谨慎的他非但没有被发现,反而凭借其营造的“艰苦朴素,任劳任怨”的形象,得到了

当时的情报部部长康生的青睐。

即便如此,沈之岳做事仍谨小慎微,担心身份暴露。

对于沈之岳在延安的工作经历,有资料记载:“由于在抗大表现优异,沈之岳毕业后被毛泽东拔擢为秘书人员之一,遂开始默默开展他的潜伏工作。”

从史料来看,沈之岳几乎没有做毛主席秘书的可能。

其一,毛主席的秘书都是有据可查的,但是史料上并没有提及沈之岳其人;

其二,从当时保存下的中央机关人员的照片上看,也未曾见到沈之岳的身影。

曾任我国公安部部长的王芳在回忆录中曾经这样写道:“(沈之岳)后来甚至一度进入中共中央机要部门担任收发工作。不久引起毛泽东的怀疑,于是把他外调到浙江白区工作。”

由此可见,沈之岳即便是在中央机关工作,其工作时间应该很短,根本没有机会做毛主席的秘书。但在中央工作期间,他和毛泽东有过接触也不奇怪。

综合史料后,笔者总结出沈之岳身上的三个疑点,正是这些蛛丝马迹,让毛主席最终决定将其外调。

毛主席通过和沈之岳的接触后发现,后者的书法功底深厚,对书法研究颇深。可每当毛泽东谈及书法时,沈之岳总是知而不言,不发一声。这就让毛泽东心中渐生疑惑。

毛泽东烟瘾大发,无奈身上没装香烟,只好作罢。正在这时,恰好坐在一旁的沈之岳将一切都看在眼里,他不动声色地从口袋中拿出毛主席平日里最爱抽的香烟,并递给毛泽东一支。

毛主席接过香烟,很是开心,只见沈之岳自己也点了一支,装模作样地抽了起来,动作极其生疏。毛泽东立刻反应了过来一一

眼前的这个人已经在研究自己了。

如果说上述这两个疑点只是说明沈之岳韬光养晦,有所图谋。那么,他的生活习惯才是真正出卖了自己。

众所周知,彼时延安条件艰苦,即便是毛主席也只能吃些黑豆充饥。沈之岳待久了,肚中难免缺油水,于是隔三差五地喜欢下馆子。

那么问题来了,他下馆子的钱从哪来?同学问起时,他谎称是老乡给的,但是老乡总不能老给你钱,这无疑反映了一些问题。

综合各方面考虑,沈之岳最终被调离延安。

至于他潜入延安后,为何没有实施自己的暗杀计划?

一是组织加强了对毛泽东等人的安保工作,沈之岳没有机会下手;二是他在延安潜伏的时间总共不过一年,时间紧迫;三是沈之岳本身的定位,他虽然是特务,但主要负责的不是暗杀任务,而是搜集重要情报,从而左右战局。

至于沈之岳最后是如何暴露的,多年之后,他在台湾接受访问时回忆说,1941年冬,他手下的一个间谍不慎暴露身份,为以防万一,他被迫返渝。

蒋介石和沈之岳

返回重庆后,蒋介石单独召见了沈之岳,并对他奖勉有加,戴笠也提拔他为军统局第一处科长。

两年后,沈之岳升任军统局东南站站长,兼忠义救国军淞沪指挥部政治部主任,正式从幕后走到台前。

1949年3月,我军百万雄师跨过长江,大批国民党部队狼狈撤至舟山。彼时,沈之岳担任

保密局“苏浙情报站”站长,他不知道的是,这里竟是他政治生涯的一大转折点。

一年后,我党地下党女党员朱谌之遭叛徒出卖后身份暴露,朱谌之怀揣台湾战区战略防御图等重要情报躲至舟山,计划俟机搭船,前往上海。

得知消息后,台北保密局密令沈之岳务必逮捕朱谌之,否则我军有很大几率能够凭借朱谌之手中的情报登陆台湾。

朱谌之

沈之岳得令后,用地毯式搜索的方法,从舟山的40多万军民中查到朱谌之,并将其逮捕。

立下“大功”之后,沈之岳又做了一件事,从而奠定了日后自己飞黄腾达的局面。

原来,蒋介石父子退败台湾后,对故乡奉化尤为思念,沈之岳心细如发,给他们送来了几张蒋介石故乡奉化溪口的最新照片。

“暗自潜回溪口拍照”一事到底是何人所为,台湾方面称是沈之岳一手策划,并派专人前往溪口拍照,这一说法后来得到了王芳的证实。

沈之岳能力强又会来事儿,日后被委以重任就不足为奇。

右:沈之岳

1950年5月,蒋介石任命沈之岳为石牌训练班副主任,主要任务是协助蒋经国培养特务主力,这使得沈之岳与蒋经国的关系变得愈发亲密。

后来,在沈之岳担任大陈防卫司令部政治部主任的4年多时间内,蒋经国曾多次前往大陈,两人朝夕相处,沈之岳俨然成为了蒋经国的心腹。

1958年春,沈之岳奉命回台湾接任调查局副局长,并于8年后升任调查局局长,为自己谋得了一个台湾“调查局之父”的称号。

尽管龟缩在台湾,但沈之岳仍蠢蠢欲动。

左三:沈之岳

1963年,他在澳门设立特务机关,负责刺探新中国的情报之余,还试图刺杀去国外访问的刘少奇。后来由于消息泄露,沈之岳的阴谋未能得逞,时任公安部部长的王芳后来回忆说:

“这一回,沈之岳化名孙子超,在澳门新新酒店、同盟酒店各开一个房间,实际住在‘中二组’澳门特一组的驻地。沈特离台前夕,我们就搞到沈入澳后活动任务、接见人员、与台湾联络的信件和电报等情报,经我华南办事处直送北京。即由公安部通过外交途径,将沈之岳在澳门和一批特务的活动情况,通知澳葡当局,澳葡当局逮捕了一批特务,将沈之岳驱逐回台……”(选自《王芳回忆录》)

1979年3月,沈之岳正式退休。可即便如此,沈之岳仍不离蒋经国左右,他又被聘任为顾问,办公室就在蒋经国的旁边。由此可见蒋经国对沈之岳的倚重之深。

更为离奇的是,1990年前后,沈之岳身患癌症,直到扩散至肺部后,他才听从妻子徐露的建议,去北京寻访名医诊治。

邓小平

沈之岳抵达北京后,一度惊动中央。他在治疗期间虽然住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但坚持不接受我方招待,全部自费。即便是邓小平当时有意接见沈之岳,都被他婉言拒绝:“我只是来看病而已,不为别的。”

沈之岳昔日的老师张爱萍,特意安排名医李时珍的后人为沈之岳治病,并亲自前往宾馆与沈之岳叙旧。沈之岳本打算回故乡仙居看看,可他到了杭州望湖宾馆时却突然反悔,自言自语道:“很想仙居,下次来吧。”

让人费解的是,沈之岳虽然先后四次回内地治病,但都没有踏进养育他的故土。

1994年2月,沈之岳病逝台北,终年82岁。

回顾沈之岳的一生,张爱萍将军曾这样评价他:

“沈之岳9年共产党员资历当中,7年是模范党员,他的个性内敛、温柔而含蓄。”

可是沈之岳的直接下属曾永贤,在《从左到右六十年——曾永贤先生访谈录》一书中却指出,沈之岳是中共派到国民党的情报人员。

据称他去世时,张爱萍曾写下:“智勇双全,治国有方,一事二主,两边无伤。”其中“一事二主,两边无伤”既可以理解为他效忠国共两党,也可以解释为他臣事蒋家两代。

而沈之岳究竟是“军统特工”还是“红色特工”?至今仍是一个谜。

一一一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汉阳信息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国际资讯、投资理财、综艺娱乐、体育健康、教育科研、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汉阳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