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已被“通胀”宣传洗脑!

2022-02-15 21:54:02

仙剑下载

1

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人。

张口通货膨胀、闭口CPI指数,左一个投资理财、右一个资产泡沫,甚至时不时的冒出个M2、货币贬值、央行放水、印钞超发等略带专业的名词。

如果手里有俩钱、就焦虑得不得了,看起来比没钱的还着急:害怕通货膨胀钱不值钱、担心央妈放水财富被收割、恐惧买不到收益最高的资产而让资金闲置……

结果是什么呢?

因为担心现金在手里财富被侵蚀、烫手烫得火燎火燎的,所以…买了房价不涨的房子、高位站岗了股票/基金、甚至不乏理财把本金全亏了进去。

本来不焦虑/不慌张/不行动还有本金在手,这倒好、越努力越失败…直至把本金都蚀了进去,套牢亏钱、直至手里没有了再想折腾的现金。

终于心静了,因为手里没钱了、也就没有通胀的焦虑了。

这些年,通胀就像病毒一样迅速扩散,无孔不入的侵蚀的社会的角角落落、甚至有些人已被通胀洗了脑。

因为通胀,社会焦虑不止、人们恐慌不止,都害怕自己成了那个被收割了财富的韭菜…最后自己确实成了韭菜。

谁在制造通胀的焦虑和恐慌呢?

稍加观察就会发现,说通胀最多的是这些人:地产公司的销售、卖二手房的中介、协助贷款的贷款中介、以及各个正规不正规理财机构/平台的“理财师”们。

为什么他们会宣传通胀来给大家洗脑呢?因为利益啊。

他们是最不希望你手里拿现金、而希望你多借钱负债的人,当然是“为了你好”:因为通胀,拿现金那不是财富缩水么?!因为通胀,多贷款不是减轻债务负担么?!

而实际上是屁股决定脑袋,因为你把现金花出去、多贷款才能给他们带来收益。

关于通胀,并不是很多人以为的那样。

2

关于对通胀的理解,最常用的比喻如:80年代的万元户多有钱!之前一个馒头才多少钱!以此说明货币贬值和购买力的下降。

这只是对通胀的片面理解,物价是涨了、钱是不值钱了,但是…你的收入也增加了啊,以前一个人才多少工资、现在一个月又赚多少钱?不仅要看100元能买多少东西,还要看你现在能赚多少个100元。

通胀的理论基础是M2,而M2就是广义的钱。

2008年后M2增幅非常大,一般是12%以上、个别年份甚至超20%,近一两年才降至8%,所以也就有了货币每年贬值10%的说法。

这种理解也片面。钱是多了,但表现为商品和服务的GDP也在增长、大致在8%左右,二者之差在5%左右,所以大致存在5%左右的货币超发。

但能由此得出货币每年贬值5%的结论吗?可以简单这样理解,但实际情况非常复杂、因为通胀是结构性的…有的商品通胀、有的商品甚至还通缩。

印出的钱并非雨露均沾的平均在每个商品上,而是有的吸附的钱多、如房产,而有的吸附钱少、如家电汽车…它们的单价一直在降。

所以每个人对通胀的感受是不同的。

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土著因为不需要买房,一万元的收入用于日常生活就绰绰有余,但外来者就不行、因为房价/房租通胀;经常喝茅台等高端白酒的人、也会感觉通胀,因为高端白酒一直在涨价,而喝普通啤酒的人就没这个感受。

大家对货币侵蚀财富最切身的感受,是房价上涨、尤其是2016年这轮上涨,让同样的钱只能买更少面积的房子。但这是阶段性现象,谁能保证所有房子一直上涨、且涨幅永远快于收入涨幅?

把个例、阶段性的现象当成普遍真理,而忽略了事物的复杂性,并被通胀洗脑、由此焦虑不已而后最终被收割,是很多人正在犯的错误。

3

因为坚信货币每年贬值10%,那最好的应对策略是什么呢?

不持有现金、多贷款多负债。

不持有现金、现金财富就不会被收割,因为货币贬值、所以债务的负担一直在减轻,如果再能买到泡沫资产的话…就更完美了。

也因此有了戴维斯双击的操作范本:把现金用来支付房子的首付、贷最大额度的房贷。没有现金、多负债、泡沫资产,看似所有的便宜都已占尽。

这个操作范本的前提条件,是房价的涨幅必须超过贷款的利息、且能付得起首付、还还得起月供,否则就白搭…可很多人却忽略了。

2020年这轮深圳房价上涨、确实让一些人资产暴增,可要抓住这个戴维斯双击你得:搞到买深圳房子的资格、筹集到200万的首付、付得起2万的月供,一些达不到条件的人就买了天津、石家庄等城市的房子…当然都被套进去了,由戴维斯双击反转到戴维斯双杀。

很多人至今仍相信“贷到即赚到”、“债务越多享受到的货币超发红利越多”,其实都是在2016年这轮房价普涨情况下形成的路径依赖,环境已变、思想不变…就是刻舟求剑。

是否能多贷款、多负债、用杠杆,还是要看投资收益能否高于债务的成本、不能简单的以为多贷款就能自动享受货币贬值的红利。

贷款必须要参与财富的创造和分配。前者如贷款做生意、开店铺、办实业,这是直接创造增量财富;后者如投资理财、甚至庞氏投资,这是在间接参与财富再分配。

不管怎样,贷款的收益都得高于贷款的利息、否则就是亏钱,甚至操作不好还会杠杆断裂……如生意亏了、理财暴雷、庞氏接盘等,这跟通胀没有一点关系。

那我们该如何对待现金呢?

4

所以一定不要被“通胀”洗了脑,更不要为了对冲通胀、而无脑的巨额负债及不持有现金。

对于某些人群、尤其是中老年人,就应该多持有现金或者银行存款,也许收益低些、但流动性好且绝对安全,不至于投资理财亏了本金、更不用说参与一些庞氏投资了。

当然手里有现金,也不是就存活期、而是可以做一些安全性极高的理财,同时也能增加一些收益……比如买货币基金、目前年化收益在2.5%左右,买净值型银行理财、目前年化收益在3.5%左右。

也许收益不高,但安全啊。不至于在对冲“通胀”的焦虑心态下,火急火燎去理财、以至于通胀没对冲掉反而把本金都对冲没了…这些年,理财、理着理着把本金理没的案例太多了!

其实对通胀根本就必要过度焦虑。

前面说了,通胀是结构性的、主要跟你花钱的方向相关,只要你花钱的地方(如日常消费品价格就很稳定)不怎么涨价、钱就没怎么贬值。

另外,通胀对不同的人群影响是完全不同的…对退休人员来说因为不工作,没有工资收入、只有储蓄,所以通胀侵蚀财富会严重一些。可对于年轻人来说,因为本身就工作劳动、工资会随时跟着通胀而上涨,根本不用怕通胀、甚至适度通胀还可能有利于年轻人。

▲某些平台上的净值型理财型产品

很多人认为持有现金亏了、买低收益的安全理财亏了,总是跟最高收益的资产对比、造成的一种心理错觉。

但要知道的残酷的事实是有收益高的资产、也有亏钱的资产:股票有每天涨停的、也有每天跌停的,基金有年化收益翻倍的、也有年化收益亏钱的,房子有大涨的、也有不涨甚至亏钱的……

可大家总跟收益最高的那个资产对比,总以为自己能抓住收益最高的那个资产,并由此得出自己持有现金损失惨重的心理感觉。

请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赚自己能把控住的钱、赚确定性的钱,只有这样才不焦虑、不心急、不被收割,才能气定神闲的投资理财、资产增值。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汉阳信息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国际资讯、投资理财、综艺娱乐、体育健康、教育科研、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汉阳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