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信息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国际资讯、投资理财、综艺娱乐、体育健康、教育科研、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2-02-08 09:52:01
假期的最后一天,没想到是中国女足给我打了一针强心剂。
在亚洲杯决赛的赛场上,中国女足让二追三,踢赢韩国女足,捧起了冠军的奖杯。
这个春节,由男足败给越南的晦气开始,以女足凯旋归来的喜悦结束。
过去,女足也曾无数次捧起奖杯,因为精彩表现登上热搜。
只是,短暂的欢呼之后,她们就再度被忘记。
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女足!
可能是因为赛程安排,比韩国女足少休息了一天的关系,这场决赛的上半场,中国女足被打成了0:2。
就在我几乎绝望地想要关掉电视时,没想到下半场女足姑娘们四分钟内连进两球:
△第一个点球得分。
△第二个头球得分。
这才追平了比赛。
此时已经有很多观众在屏幕外紧捏了一把汗。
甚至还有人可爱兮兮地,怕自己晦气影响女足,躲在厕所里偷偷看比赛。
△图源:微博。
直到比赛进入最后的伤停补时,就在比赛结束前的最后一分钟,王珊珊和肖裕仪完美配合完成一记梦幻绝杀,彻底断绝韩国队夺冠的希望。
△女足的最后一记绝杀。
整个朋友圈都沸腾起来了。
△赢得冠军后激动的水教练。
尤其是在中国男足大年初一输给越南之后,积攒在球迷们头顶上的阴霾,总算是一扫而空。
著名足球解说黄健翔在直播间里抹起了眼泪:
96年奥运会的征金之战,99年世界杯的决赛打到点球大战,黄健翔是见证过女足辉煌的人。
这一刻,他在解说席上流下了眼泪,哭着说道:“这是中国足球,应该有的模样。”
他还补充:“同工同酬,甚至更高”,必不可少。
△图源:黄健翔微博。
就像是一场狂欢,大家在庆祝之余,梗图们也新鲜出炉,甚至我们后台就第一时间挤进了这张图片:
△图源:微博@Tango2010。
夸赞女足,不该只是为了嘲讽男足
女足和男足的关系像极了一对重男轻女家庭里的姐弟。
弟弟好吃懒做,拿着全家的资源却是个扶不起来的阿斗;
而姐姐长期不受重视,只能拼命考100分才能换来家人的关注。
这次姐姐争气了,大家一起开心地嘲讽着男足时,却无端让我想起了王霜的那句:
“什么时候你们支持女足的角度,不再是为了讽刺男足。那么我们中国女足在未来才会真正强大。”
△图源:王霜的微博。
王霜精彩过人,有人揶揄,“这动作国足做不出来。”
古雅沙凌空破韩,有人讥笑,“男足丢的面子要靠女足找回来。”
好像值得记住的,不是她们本身有多努力、优秀,而是他们有多烂。
一位中国球迷曾精准地描述这种现象:
“中国女足只有在两种时刻被球迷记起:一个是在重要赛事中进入前四(最好进决赛)的时候;另一个就是男足被踢出局的时候。”
在我们战胜日本之后,央视跟队记者艾婷婷,在微博上写了这么一段话:
“女足胜了日本,从昨晚到现在,我手机被打爆了。作为跟队10年的女足专项记者,我的自豪感毋庸置疑。
但我更想说的是,对于女足,总是大赛的时候全民关注,然后迅速降温无人问津,这些年始终都是这样波浪形曲线,我们早已经习惯了这种‘被关注十几天、冷落大半年’的日子。”
艾婷婷口中的“习惯”,是有历史的。
比起男足“冲出亚洲”的梦想,女足是真的屡屡在世界赛上取得成绩,然而每次突然被想起后总伴随着渐渐被遗忘。
河南女足二队的主教练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曾经这样说道:
“1996年奥运会和1999年世界杯我们两次获得世界亚军,都曾有一段时间很受关注,关注女足的生存状况,关注女足后备力量,但都只持续了一阵子,之后还是没有什么大改变。现在女足重新热起来了,但也要保持冷静。”
当男足在吃海参的时候,她们在吃什么?
我们的女足姑娘们,在国内好像一直生活在聚光灯外。
甚至这次亚洲杯总决赛,也是央视在女足与日本队一役后才临时决定转播。
男足女足的差别对待由来已久,有人专门剪辑了两队关于伙食的采访,发现男足队员说的是自己每天都在坚持吃海参,而女足集训时的食堂看起来有些清汤寡水。
△对男足队员的采访。
女足和男足的待遇也根本不能比,在中超联赛,男子足球运动员平均年薪约为200万。
而女子联赛,女子足球运动员平均年薪只有10多万。
中超俱乐部的冠名费,动辄就是5000万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亿,最高的超过2亿。女子足球联赛,一些俱乐部的冠名费,连一年50万都没人要。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女足和男足的比赛关注度不同,次次不及格的男足,每次比赛都有观众山呼海啸,女足的比赛却总是门可罗雀。
有女足队员在接受采访时落寞地说:“来看女足比赛发球衣,很多老头老太太来拿。”
我们的女足门将赵丽娜曾经在一次接受采访的时候,提到观众人数:“一共十几个人,还没有场上的人多。”
说罢,她笑了起来,一边笑一边说自己都觉得心酸。
△女足门将赵丽娜的采访截图。
就连女足队伍的扛把子王霜,也渴望观众的呐喊声,但观众却总是寥寥无几:
△王霜的采访截图。
没人看,也在拼命踢。
有一部在15年女足世界杯结束后拍摄的纪录片,名叫《足尖上的梦》,看完让人有些唏嘘。
女足队员李佳悦由于旧伤复发,去找医生看病,医生给她推拿的过程中,问她:伤成这样了,还在坚持呢?
李佳悦疼得咬牙,但还是说道:“不坚持又能怎样,梦想还没死。”
无人问津,又穷得叮当响的女足姑娘们,踢球时却跟不要命似的——
比赛进行到80分钟的时候,双方队员都有些跑不动了,但你仍旧能看到气喘吁吁的姑娘们从场边高速冲进来抢球。
我们为什么对男足愤怒,是因为比赛进行到此时,还是落后的情况,他们大多数时候就已经开始遛弯了。
而或许也是因为梦想在支撑,女足姑娘可以顽强拼命地和日本队打到点球大战;在绝对劣势的情况下狂奔,在禁区内背着手用胸膛挡住韩国队那一记凶猛的进球。
△面对韩国队的反击,女足姑娘用身体挡下这一球。
女足的训练还有更残酷的一面。
在纪录片《新的名字》里面,女足运动员李影介绍说:为了不缺席重要比赛,她们必须在平时的训练中适应来月经怎么处理的情况。
“你不可能说你辛苦了四年,到了世界杯来例假了,你不踢了,不可能的。”
支持女足,我们该做什么?
女足无法同工同酬的问题,在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同样存在。
为了男足的保级附加赛,德甲沃尔夫斯堡俱乐部决定把女足的双冠庆典推迟;
哥伦比亚一家女足俱乐部斩获南美冠军,赢来的奖金,却被拱手送给了男足。
是,女足起步时间晚,普及性上不及男足。
而市场总是逐利的,女足赛场观众席的冷清,吸引不了资本的投入,“投资男足比赛可以得到更多的金钱回报,而投资女足就不可能”。
但这并不能说明,对于女足的歧视和偏见就是合理的。
忍不了的美国女足就曾经反抗。
2020年的一场比赛中,美国女足决定在比赛前将球衣反穿,遮住了美国国家足球队的logo,以此抗议美国足协关于同工同酬问题的歧视言论。
△反穿球衣的美国女足。
美国足协是这样说的:
男足应该得到更多的薪水,因为他们“责任更重大”、“踢男足对技能要求更高”,女性不值得更高的薪水因为她们的技能和工作都不如男足。
△HBO纪录片《LFG》。
所以姑娘们决定反穿球衣,即使面临美国网友铺天盖地的谩骂,她们仍旧好好踢球,3:1赢了日本队。
更加意味深长的是,尽管反穿的球衣看不见美国足球国家队的标志,但标志上方刺绣的4颗星星清晰可见,代表着她们拿过的4次世界杯冠军。
△美国女足。
虽然为女足的低待遇而愤愤不平,但我要坦诚,直到这次亚洲杯决赛之前,我自己也没有看过一场女足的联赛。
但那些在恶劣条件下的姑娘拼出来的冠军,至少可以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想想该怎样身体力行地支持中国女足。
除了购买女足的周边产品、购买女足代言的商品,或者身体力行地去观看女足的线下赛,还有一件最最基础的事情,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微博账号@中国足球队虽然包括男女两队的内容,但事实上它还是以男足新闻为主,去年一整年与女足相关的微博大概只有40条,其中还有不少是庆生微博。
但还有一个账号叫@中国女足,是几乎所有女足相关消息的集散地,目前前者有560万粉丝,后者只有可怜的40万粉丝。
只需要动动手指,点个关注,就可以帮女足姑娘们提高点商业效益,为什么不呢?
对于中国男足,我反而没有什么好说的,我一个眼神都不想给他们。
虽然有人以这样的方式夸赞女足:“女足姑娘们一个个踢得都跟爷们儿似的,中国男足一个个踢得都跟娘们儿似的。”
大可不必。
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