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信息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国际资讯、投资理财、综艺娱乐、体育健康、教育科研、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1-10-28 14:52:07
撰文/赵立波
晚唐时期,唐诗已经进入尾声时期,曾经的一流诗人逐渐淡出舞台,代之而其的是那些长相俊美的名伶艺人,在宫廷掀起了一阵阵的热浪和狂欢,某种意义上来看,唐诗的没落与晚唐大力推崇伶人有着诸多关联。
可能唐诗在笔墨之间流转已经让他们看倦了,而动态的名伶艺人惟妙惟肖的现场表演开始成为主流,比如此时一个叫李可及的名伶就成了当时的最红的名伶,用现在的话形容就是:顶流级小鲜肉。
唐懿宗
他的影响多大呢?按照《唐书》记载形容就是:“擅音律、尤能转喉为新声,音辞曲折,听者忘倦,京师屠沽效之,呼为拍弹。”
由于时间久远,我们无法具体指导那是怎样的艺术表演突破和发明,但是显然他的表演方式“很受众”,引发了大唐群体效应的纷纷跟风模仿。此外,李可及还改编了许多唐玄宗时期歌舞的一些经典,然后成了曲调柔软,情辞凄恻动人的新艺术产物,在他出色的表演下,让他迅速走红长安,以至于影响了几十年。
那么李可及是怎么走红的呢?事情还是要从870年前说起。这一年虽然是大唐帝国平凡的一年,但是对于宫廷来说却有一件难过的事情,那就是唐懿宗最疼爱的却只有两岁半的女儿夭折。为了安慰这对夫妇,李可及趁机创作了《叹百年》的曲子,并且在他的亲自表演下,用极其宏大的场面描述了凄凉而又优美的场景,用当时的记载就是,这场艺术效果引发了强烈的共鸣,感染力极深,以至于“闻者涕流”。
相关画面
显然,李可及将艺术与宫廷感情生活连在一起,走的是高端艺术路线。因此,他深得唐懿宗的欣赏,不仅给了大量赏赐,还给他授予了官员级别,官名叫“都都知”。要知道,在唐代想要做官,科举是主要道路,而李可及只用了自己的艺术便打通了这条艰难的道路,不能不说,李可及在当时确实无人可及。
彼时,李可及成了唐朝独一无二的艺术大家,是顶流的顶流,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么厉害的名伶不久将跌落人生的谷底。
在唐代,名伶地位本来不高,但是这一点已经被李可及突破,此外,当时的整个环境来看,名伶这一行当都非常富有,他们基本一场表演赚来的银子就是普通老百姓一辈子也不能赚来的。对此《唐书》曾做过具体记载:“甲第名园之赐,莫非伶官;朱袍紫绶之荣,无非巷伯。”说的就是唐代官员或者富商对名伶都非常喜爱,动辄给予大量财物赏赐,因此当时最走红的两个行业就是名伶和宦官。
唐代状元榜
而李可及竟然凭借自己的才艺一点点从都知、都都知、员外,最终竟然升任到将军,这一点基本突破了历史的底线,一个戏子竟然能做将军,这无论如何在当时保守的大臣看来是不可思议的,认为李可及的走红和蹿升,无非是“以不稽之辞,非圣人之论,狐媚于上,遽授崇秩。”将他为代表的名伶视作“妖人”。
当时的宰相曹确疏对李可及这一个名伶的任用代替百官表示强烈愤慨和坚决反对,他说:“臣览贞观故事,太宗初定官品,令文武官员共六百四十三员,顾谓房玄龄曰:朕设此官员,以待贤士。工商杂色之流,假令术逾侪类,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事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这封上疏代表了整个进士出身官员对于李可及的任用强烈愤慨,理由充分,祖宗之法早已经将此明令禁止,因此,对于这个动议,最后只能作罢。等到了唐僖宗继位后,宰相崔彦昭接着向名伶李可及为代表的的戏子继续进行追击,认为他们不仅于社稷丝毫无功,却终日过着骄奢淫逸,挥霍无度的生活,由于他们的财物得来太易,将社会风气持续引向恶劣,以至于当时的读书人放弃考取科举,而去跟风学着去做名伶,这种深度危害是相当严重的。
因此,最后李可及被流放,最终死在他乡。唐朝对于名伶的打击至此算是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