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信息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国际资讯、投资理财、综艺娱乐、体育健康、教育科研、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1-08-11 17:52:01
上市一年,红塔证券交出高收益业绩。
券商纷纷布局投行资本化业务之际,红塔证券另辟蹊径,快速上马自营投资。
最新半年披露,上半年红塔证券自营收入位列全行业第六,战胜了光大、东吴、浙商等机构。
然而,这种“不平衡”的战略下,经营的风险也随之上升。
股东户数消失2/3
2019年7月,红塔证券登陆A股市场。
一年过去了,股东户数大幅减少,股票筹码更从分散转向集中。
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红塔证券股东人数为33.17万户,仅过了一个季度就减至11万户,之后一直在10-11万之间徘徊。
可见,当时IPO打新吸引大量投资者,但“风平浪静”之后,20余万股东流失。围绕红塔证券的“价值投资”仅停留了三个月光景。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红塔证券股权结构中,有大量禁售的国有法人股(如上图),导致外部持有人都是指数型基金,未见任何知名的价值型基金。
据东财Choice数据,流动股东名单中,截至6月30日有50家公募基金,基本以各大机构的沪深300指数、券商ETF为主。对比2019年二季度末,流通股东中有着大量企业年金计划持有人,这也都是价值型长线资金,但一年后早已不见踪影。
值得注意的是,位列流通股东第二位的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代表借道香港买入的持有人。从2019年末的888.6万股,持续减至490.1万股。
自营投资“疾驰”
过往,券商非常看重以经纪业务为主的通道业务。在监管放开券商自营杠杆率后,红塔证券快速趁势而上。
所谓券商自营,证券经营机构以自己的名义和资金买卖证券从而获取利润的证券业务,所使用的资金为自有资本金。
通俗地讲,券商用“私房钱”炒股票、买卖债券赚取收益。自营收益对于一家券商来说,弹性极大。
今年半年报披露的数据中,红塔证券上半年自营投资收入高达12.7亿元,同比增长147%。
从上图可以看出,自营的营业利润率也是所有业务最高的。
上述自营业务位列全行业第六位,仅次于中信证券、华泰证券、中信建投、国泰君和国信证券,强势甩开了光大证券、东北证券、东吴证券等。
从半年报“自营固定收益类证券/净资本(%)”推测,杠杆率远超过权益类,自营固收投资应是红塔证券的主攻方向。
投行业务劣势明显
自营业务“疾驰”之际,红塔证券的软肋异常突出。
半年报中,唯一一个营业利润率下滑的业务是投行业务。报告期内,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实现收入3401.93万元,与其自营投资收入相去甚远。
半年报对投行业务描述非常笼统: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等一系列新政策推出,公司在坚持“精品投行”的差异化竞争战略的同时,逐步扩大投行团队规模,积极储备再融资和创业板、科创板IPO等保荐业务,努力拓展债券业务。完成20康EB01、20康EB02、20云水债等项目的发行,在审的主板和科创板IPO保荐项目正常推进。
针对投行业务的萎靡,投资者也有不解。
上证e互动上,红塔证券回应质疑:公司目前有多个IPO保荐项目正在正常推进,包括武汉兰丁智能医学股份有限公司、昆明理工恒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环美园林生态股份有限公司等。
然而,3000余万的投行收入,对比12亿的自营收入,可谓天差地别,属于严重的“失衡”。
这种策略是否能符合未来券商发展方向,红塔证券身上的“问号”颇多。
实际上,投行资本化已成为国内券商重点布局业务,头部券商占据显著优势。
广发证券陈福指出,投行资本化格局高度集中,具备资本金及全产业链服务券商优势明显。2019年券商股权投资业务中,中信证券市占率达18.6%,华泰证券市占率达13.6%,投行资本化呈现比券商传统投行业务更高的集中度。
换言之,投行业务的“头部效应”越来越强,这种买方服务型业务,品牌效应也更强,并非证券投资业务直接操盘就能完成。
况且,红塔证券投资业务漏洞明显。
今年6月,证监会对红塔证券出具警示函,指其开展债券交易业务存在信息系统化监控不到位,公司风控系统未设置关联交易额度风控阈值,资管业务通过手工台账审核回购利率偏离情况;债券投资交易人员薪酬递延制度不符合监管要求;债券交易询价活动留痕不到位三宗违法违规行为。
债券交易正是红塔证券的重要“命门”,自营上“疾驰”,能否符合行业趋势的赛道,恐怕红塔证券高层要想清楚!
内容来源: 富凯财经
作者天鹅